日课灵修1123



#此文章分为 1. 经文内容 2. 牧者灵修

今日经课

诗篇 63
撒母耳记上 17:55-18:5
启示录 11:15-19

播音/ 张跃 姊妹

诗篇 63

神啊,你是我的神,我要切切地寻求你!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,我渴想你,我的心切慕你。
我在圣所中曾如此瞻仰你,为要见你的能力和你的荣耀。
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,我的嘴唇要颂赞你。
我还活的时候要这样称颂你,我要奉你的名举手。
我在床上记念你,在夜更的时候思想你,我的心就像饱足了骨髓肥油,
我也要以欢乐的嘴唇赞美你。
因为你曾帮助我,我就在你翅膀的荫下欢呼。
我心紧紧地跟随你,你的右手扶持我。
但那些寻索要灭我命的人,必往地底下去。
10 他们必被刀剑所杀,被野狗所吃。
11 但是王必因神欢喜,凡指着他发誓的,必要夸口,因为说谎之人的口必被塞住。

撒母耳记上 17:55-18:5

55 扫罗看见大卫去攻击非利士人,就问元帅押尼珥说:“押尼珥啊,那少年人是谁的儿子?”押尼珥说:“我敢在王面前起誓,我不知道。” 56 王说:“你可以问问那幼年人是谁的儿子。” 57 大卫打死非利士人回来,押尼珥领他到扫罗面前,他手中拿着非利士人的头。 58 扫罗问他说:“少年人哪,你是谁的儿子?”大卫说:“我是你仆人伯利恒人耶西的儿子。”

1大卫对扫罗说完了话,约拿单的心与大卫的心深相契合,约拿单爱大卫,如同爱自己的性命。 那日扫罗留住大卫,不容他再回父家。 约拿单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,就与他结盟。 约拿单从身上脱下外袍,给了大卫,又将战衣、刀、弓、腰带都给了他。

扫罗无论差遣大卫往何处去,他都做事精明。扫罗就立他做战士长,众百姓和扫罗的臣仆无不喜悦。

启示录 11:15-19

15 第七位天使吹号,天上就有大声音说:“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,他要做王,直到永永远远。” 16 在神面前、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长老就面伏于地,敬拜神, 17 说:“昔在、今在的主神,全能者啊!我们感谢你,因你执掌大权做王了。 18 外邦发怒,你的愤怒也临到了!审判死人的时候也到了!你的仆人众先知和众圣徒,凡敬畏你名的人,连大带小得赏赐的时候也到了!你败坏那些败坏世界之人的时候也就到了!”

19 当时,神天上的殿开了,在他殿中现出他的约柜,随后有闪电、声音、雷轰、地震、大雹。

审判已经来临

文/播音 陈哲慧 传道

引言

亲爱的弟兄姊妹,平安!对于审判,在人的印象中,更多感受到的是恐惧。但对于基督徒,启示录所谈到审判却会给我们更多的平安。启示录的记载不是用来吓人,而是给我们一颗定心丸,因为我们是蒙神所保守的,在我们的额上早已印上了上帝的印。前天的日课经文也提到两个见证人,他们已成功地为主作见证,他们虽是被杀了,但在指定的时候,他们会复活被提,永远与主同在。亲爱的弟兄姊妹,你盼望与主同在的日子吗?或者你仍会害怕审判的来临?

经文释义

今天的经文记载第七位天使开始吹号,讲的是审判已临的信息。上帝的国已经来临,一切邪恶势力及地上的国度,将转化为我主和主基督的国。祂要作王,祂的国要建立在地上,这是永恒不灭的国度。

这里提到二十四位长老,这代表了整全的教会,他们来敬拜上帝,并说“昔在今在的主”,这里没有提到“以后永在”,说明今时不同往日了,主的来临已经实现了,不再有以后将成的事。因此,作者提到四个时间要临到,就是上帝的愤怒、审判、赏赐和报应都会临到世上,来显明上帝的旨意。

但是,作为基督徒,我们是有平安的,就如11:19节说“当时,上帝天上的殿开了,在祂殿中现出祂的约柜”。约柜象征上帝的同在,就是要告诉我们,我们已经因着耶稣基督的救恩,得以坦然无惧地进入上帝的至圣所,可以瞻仰祂的荣美。约柜也有立约的意思,这是永恒之约。上帝是信实的,祂是永不改变的,但祂也是按照时序来成就的。

默想反思

所以,亲爱的弟兄姊妹,当我们发现有不寻常的现象出现时,我们就更要警醒了,就如许多产生的现象:闪电、声音、雷轰、地震、大雹;还有目前人类所面对的地球变暖问题;细菌滋生而引起的水质污染,使几百万儿童丧生问题;还有近两年挥之不去的疫情等问题。当我们看到这些现象时,我们当知道审判已经来临。现今就是末世的时代,到处都有抵挡上帝,违反真理的势力。那么作为基督徒,我们该做些什么呢?

我们确信唯有接受福音,世人才有希望。所以,求主帮助我们,让我们在这末后的时代,可以努力为主作光作盐。

诚心祷告

爱我们的上帝,我们感谢祢为我们预备救恩,让我们在祢的国度里有份,并且祢已经应许与我们永远同在。当祢的话语向我们启示时,我们知道人都要面对祢最终的审判,我们祈求祢帮助我们,有福音的使命和负担,我们不希望祢的愤怒临到我们的国家、家人、朋友。求主使用我们成为福音的管道,活出荣耀的见证。祷告,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。阿们!

——END——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